《衡水学院学报》“董仲舒与儒学研究”栏目自2007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地方、立身学术、立体办刊”的宗旨,以具有本土特色和世界影响的董子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本校优势学科和研究机构为依托,搭建董学研究平台,举办高端学术会议,经过15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现从栏目特色、学术影响、荣誉奖励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栏目特色
1.依托专栏,搭建多个董学研究平台
多年来,衡水学院依托学报“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搭建起“两会、两院、一基地、一讲坛、一学堂”的董学研究、交流平台。
“两会”,即“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和“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这两个研究会秘书处都设在衡水学院,是董学研究者共同的学术家园。
“两院”,即“董子学院”和“董仲舒思想国际研究院”。2015年成立董子学院,汇聚本校董学研究力量;2018年成立“董仲舒思想国际研究院”,着力推进董学研究国际化。
“一基地”,即2022年获批的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这一重要的省级平台为董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讲坛”,即董子讲坛,主讲专家均为国内外董学及儒学研究著名学者,自2015年开坛以来,已经推出了40余场高端文化盛宴。
“一学堂”,即孔子学堂。2016年4月29日,衡水学院孔子学堂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牌成立,成为助力衡水学院传承优秀文化的又一重要平台。
2.与国内外重要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联合举办高端学术会议
2007-2021年,共主办、承办18次董学高端学术会议,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连续4年与政协衡水市委员会、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共同举办“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2)连续4年举办“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年会”。
(3)与国际知名高校和学术团体共同主办会议。2016年与韩国东亚人文学会共同主办“东亚儒家与董仲舒思想暨2016东亚人文学会第17届国际学术大会”;2019年与韩国高丽大学、韩中哲学会共同主办“首届董仲舒哲学与《周易》国际学术研讨会”;2021年与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共同主办第七届“国学与大学德育”研讨会。
3.聘请董学名家担当栏目主持人
栏目聘请上海交通大学余治平教授担任主持人。余治平教授是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衡水学院董子学院、董仲舒国际研究院、董子讲坛首席专家,是学界公认的董学研究专家。
4.拥有国内外名家云集的作者群
该专栏平台的作者是海内外名家云集,如周桂钿、陈来、金春峰、王中江、李存山、吴光、陈卫平、余治平、黄开国、黄朴民、成中英(美国)、金圣基(韩国)、董金裕、邓红(日本)、黄玉顺等等,代表了董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二、学术影响
栏目创办15年来,共刊发文章343篇,其中21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转摘26次;多篇文章被国际儒学网(国际儒学联合会官网)、中国社科网(中国社科院官网)、中国孔子网(中国孔子基金会官网)等多家业内权威学术网站、微信号等转载或转摘;多篇文章在衡水市“董子文化小镇”建设中作参考,在桃城区“文化兴区”政策制定中被采纳观点。栏目文章汇集出版《董仲舒与儒学研究》文库1-12辑、《董学新论》丛书3部。
该专栏被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誉为“董仲舒研究重镇”,被浙江省社科院吴光研究员誉为“树立了一个文化品牌”,被四川师范大学黄开国教授誉为“期刊界的一朵学术奇葩”;被中宣部主管领导、教育部主管领导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领导誉为“办得极好的专栏”“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栏目”“专栏建设的标杆”。
中央电视台连续三年为衡水学院董学事业拍摄专题片进行宣传报道。
三、荣誉奖励
2009年,在河北省教育系统期刊“三优”评比中荣获优秀特色栏目;2010年,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栏目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栏目;2010年,在河北省高等院校学报研究会第四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特色栏目;2010年,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特色栏目;2014年,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四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4年,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18年,被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北省期刊协会评为“河北省期刊名栏”;2018年,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五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2019年,在第六届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21年,在2018-2019年河北省优秀期刊评比中获评河北省期刊优秀栏目。
鉴于《衡水学院学报》对推动董学研究和董子文化传承做出的突出贡献,2017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